6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案例首期研讨会举办。保利集团“八维精益”管理体系建设作为首个典型案例现场发布,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浩出席会议并介绍“八维精益”体系建立建设情况。
会上,来自国资委研究中心、保利集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案例报告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致辞并主持会议。他表示,此次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案例系列研讨会,旨在发挥专业优势,与国资委、优秀国有企业共同参与企业改革经验的总结、提炼与理论提升,并向外推广。
张浩指出,“八维精益”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一是践行央企使命,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管理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期,国资央企要肩负使命担当,积极开展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管理实践、管理创新。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打造新发展历程中的“保利符号”。基于自身实际特点,保利集团实现“引进学习、消化吸收、探索应用、融合创新”四步走,重点聚焦“独特创新性”“多元适用性”“广泛应用性”三个重要特征。三是研究实践结合,实现新发展理念下的管理提升。保利集团在各个维度齐力并行、真抓实干,推动实现“五个转变”。未来,期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八维精益”管理体系的“理论性、体系性、逻辑性、指导性和实践性”能够进一步优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杨继东发布题为《以管理创新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保利集团——“八维精益”的启示》的案例报告。作为大型综合类国有企业,保利集团积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围绕“八维精益”深化改革,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在管理的横向维度上,从八个方面强化企业管理能力;在管理的纵向维度上,“时时处处事事人人”纵向到底推进企业一体化管理;在管理的立体化思维上,建立系统的学习和评估制度,持续跟踪管理和评估企业管理,推进企业实现“理念优化、机制完善、效益提升”的显著成效,为大型央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启示。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案例报告内容,提出真知灼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助理 窦勇
案例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开拓创新、“意义鲜明”;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特色鲜明”;理论和实践体系比较完整科学、“体系鲜明”;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站位鲜明”;理念观念和体制机制上不断突破,“创新鲜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汪浩
“八维精益”在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三个方面效果显著,对加强外部监督方面有一定的帮助。除了把监督做好以外,加强激励的兼容性,更好地探索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容错机制,也至关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项安波
案例报告系统研究和客观评价了保利集团“八维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梳理出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并分析了其中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这为保利集团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既有创见也有洞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肖红军
案例涵盖了系统性、时效性和合意性三大特点,体现出世界一流企业所承载的一般性管理规律既,书写了保利集团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篇章,又书写了中国式企业管理探索的篇章。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 周丽莎
根据以往案例研究经验,可以通过明确适用对象,进一步细化颗粒度,并运用戴明环(PDCA)推动案例的落地实践,以更好为类似保利集团多元产业的竞争业务企业提供相应的有益借鉴。
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研究员郑东华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与保利集团的工作成效,希望双方加强在总结提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经验上的合作。长期来看,国资委研究中心、高校和国有企业还可以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实践基地共建等工作,以保利集团“八维精益”管理案例的合作研究为起点,真正实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经验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助力,为国有企业人才需求作贡献。
后续,保利集团将进一步总结集团精益管理探索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管理实践成果,探索出更加实用、更加有效、更有特色的服务于保利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实践。